编辑当久了,被动阅读成为一种职业需要;而编辑《礼华财经历史散文》却是在愉快的主动阅读中完成的。作者的渊博学识、清新文风让我喜欢;作者的执著勤奋和惊人的创作爆发力更让我钦佩。
学文科的人往往见到数目字就犯晕。翁先生对数目字却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敏感性。他是理财专家,也许是职业习惯,他偏重于对历史的定量分析。因此,他一头扎进史书堆中做扎实的资料工作。比如《卖官鬻爵的财政收入》一文,列出了从秦始皇到清乾隆时代的各种官爵的价目表,数据确凿,论据也就铁证如山。而全书中大量的图片实物资料,更是作者多年苦心孤诣搜罗来的,许多图片还是首次面世,十分珍贵。信史只能来自可信的史料,作者下苦功夫,重视技术性分析,加上新的视角,获得了一连串新的令人震动的论断,令人心折叹服。
这本书将历史研究和现实思考结合起来。作者从基层干部作到政府高级官员,涉猎过多个领域,社会阅历非常丰富,很多观点是他长期观察思索,有感而发的。正是因为作者站在今天的角度洞察历史,用今人的思想烛照历史,将古今沟通起来,从而使历史研究获得了现代含义。翁先生的每篇文章都是从古到今娓娓道来,历史沿革脉络一清二楚,堪称一个个专题史。而《中国的筵席及筵席税》、《最后的厘金》等文,则直接从一个现实问题引出一个历史论题,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作者还采用将历史和现实并置研究的方式,如二十等军功爵与高等院校五类职称划分、官吏让师爷佐治与当今出资者和经营者分离等等,议论幽默生动、内涵深刻。至于作者将古今职官对照起来标识,不仅通俗易懂,而且别有趣味。
这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书,富有个性化。作者改变了以往将历史仅仅当作政治史的做法,而将历史更多地叙述为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经济史,使我们获得了新视野。不仅如此,作者擅长用细节来叙述历史,从大尺度分析历史,使人眼界大开。同时书中新意迭出,如明代抗倭实际上是在反走私,李自成“均田免粮”的免税政策使他崛起也导致他进北京后覆灭等等。由于作者做的不是书斋式的学问,很多真知灼见都从生活中来,所以常常用身边的事例、口语化的生动语言来阐发自己的观点,文风清新,活泼可亲。而他信手拈来的一个个历史掌故又总能让读者得到意外的惊喜。